割地是不可能割地的,不过在于琦的武力威逼以及朱皓的居中调停下,海昏县一众豪族还是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退让。
首先是承认朱皓划定的新寓县跟海昏县的县界,承认新寓县对南北潦水交汇处往上所有土地的所有权。
其次就是将土地上现有的粮食作物一并转让给新寓县。原本两县商定的是等秋收之后,海昏县的百姓把地上的粮食都收完了,再进行土地的划转,现在海昏县的一众豪族在于琦的逼迫下,不但要提前把土地划转到新寓县,而且连地上的农作物也一块转让了。
十几万亩地一年的收成啊,海昏县的豪族们可算是赔大了。
除此之外,海昏县诸豪族还送给于琦数以百计的耕牛、禽畜、盐麻等物资,当然了,跟一年的收成相比,这些东西只能算是添头啦。
不过这也让于琦对海昏县的家底有了一定的了解——果然再穷的地方也有富豪。
豫章郡南面那些山沟子里的县不提,北面的这几个县,绝对是有料的。毕竟跟中原地区相比,江南地区的战乱还是比较少的,一个县攒了上百年的家底……
参照于家在丹徒县的家底就行,好几万口人一年没有收成,于家的存粮都养活的起,而且还有余力供于琦养兵练兵就可想而知了。
于琦也不是贪得无厌的人,得到了合理的赔偿之后,他就说话算话的从海昏县撤兵了。
又过了两天,随着大迁徙的告一段落,新寓县的百姓们在于琦的组织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大建设运动。
修葺县城、开挖护城河、平整道路,这是已经在进行的,随着人手的富裕,于琦还组织人手在隘口河谷修建石堡军寨。
与此同时,选拔县吏、规划安置村落集镇,搭建从县到乡镇到村庄的管理体系也耗费了于琦大量的心力。
所谓劳心劳力,不外如是。
都说穿越者是幸运的,穿越之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于琦至今还没感觉到幸福,充实倒是很充实——现在也就是没有运动步数,要不然于琦肯定天天高居榜首。
随着这样充实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兴平二年的七月悄然过去,距于琦穿越过来也过去了一个月,随着兴平二年八月的到来,新寓县总算有了一点正儿八经的样子。
荒废了几十年的县城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虽然城墙还在修葺,护城河还在开挖,但县城内部已经焕然一新:民居排列有序、街道整齐划一,各个功能区坐落分明。
从城墙上俯瞰县城内部,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美感,尤其是于琦这个将县城从无到有建设出来的缔造者,更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跟自豪感。
苦点累点也值了。
“族长,咱们的新家真棒啊。”
跟于琦一块站在城墙上俯瞰城内的于五发自内心的感叹。
“是啊,这是咱们的新家,咱们有责任保护好她,”感慨了一句,于琦话锋一转道:“所以,新兵的征募跟训练,你要多上点心,替我把好关”。
“很快就要秋收了,那些向阳的稻子再有半个来月就可以收割了,我要组织百姓们收割稻谷,接下来还要清丈田亩,分户授田,这是大事,牵扯到的精力会比较多。所以募兵的事情你要替我多上点心,我也不是信不过老十三跟朱武,不过这也是大事,我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
说着,于琦拍了拍于五的肩膀,鼓励道:“你办事,我还是放心的。”
在修葺县城的时候,于琦也没忘了在城内城外同步修建军营,毕竟现在是个大争之世,一切都要靠手里的实力说话。
在军营修建好了之后,于琦紧接着就在县内发布了募兵的公告。
目前来说,于氏部曲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于氏的子弟兵,子弟兵的好处就是忠诚可靠、战斗力强,缺点就是规模受限。而且从长远来看,把子弟兵当普通战兵消耗是极不明智的,基层军官以及军队骨干,才是子弟兵的正确用法,所以安定下来之后,于琦就紧接着开始募兵
现在县内的政务已经走上了正轨,对于县内的一些基本情况,于琦也心中有数。现在整个新寓县,登记在册的百姓共有五千多户,而于家跟朱家两家的徒附奴仆也有五千多户,加起来共有一万多户。
如果把徒附奴仆全部除籍,转为平民百姓,新寓县也是名副其实的上县,于琦这个新寓长,也可以改称新寓令。
于琦是那种在意虚名的人吗?
很明显不是,所以新寓县登记在册的百姓就是五千多户。
五千多户百姓能供养多少兵?
《孙子兵法》有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处骚动,怠于通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按照这个说法,那就是七户养一兵,不过账不是这么算的。首先孙子的这个说法中,七户养一兵的前提是大军出征,大军出征的话,光是行军途中的人吃马嚼、民夫消耗,耗费是平常训练的数倍;再一个,于琦供养军队的主要粮草来源是于家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