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的贪婪。
此时受害人心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预期:付出几分钟的简单体力劳动,回报五百元。
但还不够,虽然到这一步受害人心中的贪婪已经被激起,却依旧有警惕心理。
所以小五在给出回报后,再度说明情况加以补充,汽修公司排单满,赶时间等看似合理的理由能够进一步说服受害人,单方面肯定回报的合理性。
这一步能充分利用受害人的侥幸心理,结合上已经给出的条件,受害人很容易自我脑补,并最终承认这份回报的合理性。
到这时,受害人已经咬钩,警惕心只剩下了那么薄薄一层,一触即破。
这时,小五向小二询问上课时间,表面上是关心学生,不要因为给自己帮忙耽误了学习,实际上是在点柯夏。
上课还有半个小时,帮忙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很充裕,代价并不大。
回报>付出。
在言语的诱导以及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受害人心中原本已经出现倾斜的天平会更加倾斜,同时侥幸心理的存在又会不断合理化这一交易,到了这一步,一般的受害人在不断的引导和暗示后,已经逐步相信二人所说的:帮忙抬车获取报酬这一事情。
这个时候,小五顺势取出口头承诺的报酬,并大大方方展示出来,明确了回报的存在,一般的受害人亲眼看到口头承诺的回报出现在现实后,已经彻底相信了对方的说辞。
但所谓骗术,适得其反。
如果一个人过于相信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反而会激起底层防御机制,开始怀疑起来。
信任机制,很神奇吧?
所以小五选择将钱给了已经完成身份认同且建立初步信任的小二,而不是直接给柯夏。
这样做既能让受害人看到报酬,明确报酬的存在,又不能即刻拿到,想要拿到,就要完成之前给出的条件,进一步下达心理暗示,再度将报酬合理化,彻底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完成骗局的最后一步:绝杀!
“走啊,我们现在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