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节 重大抉择
美军在中国大陆的大规模登陆,使得重庆方面欢声雷动,以蒋委员长为首的国府军政高层无不欣喜若狂。中日战争爆发后,国府内亲日派势力日益势微,而亲美派势力则水涨船高。包括最高领袖蒋委员长在内,国府绝大部分的高层要员都深信“美国一旦参战,中国对日作战就胜利在望”,珍珠港事变后这三年来,美军虽然也曾和中国军队在东南亚战场并肩作战,还支援了大量的资金贷款和军械物资给国府,但这些都远远不上美军直接在中国本土登陆的意义。在之前,美国对日宣战,重庆方面认为中国已“稳操胜券”;而现在,美军直接在中国登陆参战,重庆方面进一步地认为中国已“必胜无疑”。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下,重庆方面自然是全城欢腾。实际上,对于孟翔和蒋委员长来说,美军直接来华参战,除了打败日本外,还有着一种相似但又截然不同的深层含义。孟翔是借用美军和美国人的势力来抗拒苏联对中国的染指;而蒋委员长则是希望借用美军和美国人的势力,来抗拒延安方面在中国继续蔓延。但不管怎么样,重庆和沈阳确实同时陷入了欢腾中。虽说堂堂中华曾雄立东方千余年,时至今日沦落到却要把本国的御敌胜利和国家命运寄希望于外邦盟友,未免会让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只要能少流一些中国人的血,让胜利之日能早日到来,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
4月12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因为脑溢血突发而溘然长逝,副总统杜鲁门暂时接替了总统职务。杜鲁门上台后,继续大力支持中国,大力支持北军,对日态度也异常强硬。
美国陆军大规模在东亚大陆登陆,这对于美国来说也是非常重大的军事盛事,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登陆欧洲大陆作战相提并论(由于眼下的世界大战美德两国化敌为友,因此美军没有大规模登陆欧洲大陆参战)。美国陆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上将奉杜鲁门总统的命令,全权负责这场史无前例的中美两国联合作战;来华的美国陆海军全面组建为“远东远征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上将负责统领远东战区(包括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地)内的所有的美国武装力量;远东战区内的美国陆军由麦克阿瑟上将指挥,美国海军由尼米兹上将指挥。此时,美国陆军共有24个军,除了第36军驻守本土外,其余兵力全部投入海外战场。根据中美双方高层的接洽和会谈,美军来华部队共计有7个集团军,在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则保留3个集团军。其中,美军第一、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集团军分批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登陆,这五个集团军参加中国北方战事;第十、第十五集团军在浙江省南部登陆,这两个集团军参加中国南方战事。来华的美军共计100万,20万在中国南方作战,80万在中国北方作战。
中国的东海、南海、黄海、渤海,艨艟如云、舰艇如星,百万美军浩浩荡荡地在中国境内登陆,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温州、青岛、大连、天津等美军登陆的港口以及美军经过和驻扎的中国城市里,无数的中国民众夹道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呼喊声响彻云霄,写着“Wele”的横幅标语犹如海洋般漫山遍野。踏上岸的美军士兵们都睁大蓝色的眼睛,用欣喜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重庆方面和沈阳方面都派出高规格的欢迎代表团,乔治·马歇尔上将乘坐飞机前往重庆,受到了蒋委员长的亲自接见,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上将则乘坐军舰来到大连,孟翔率领数百名北军派系军政高层在大连港迎接艾森豪威尔上将。实际上,从这两人的路线,就不难看得出美国政府对这场联盟作战的战略方针,那就是“重北轻南”、“北军南政”,马歇尔上将虽然全权负责这场中美联合作战,但他也只是相当于罗斯福总统的在华代理人,真正握有实权的,还是艾森豪威尔上将。眼下,马歇尔上将前往重庆,是为了“政治”,艾森豪威尔上将来到沈阳,是为了“军事”。众所周知,此时中国的政治核心还在重庆,但军事重点却在北方。美国人也对此很清楚。
其实不仅仅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端倪,从南方和北方的美军人数也可以看得出,前往南方国统区的美军只有两个集团军、20万人,并且基本是新建成的部队和步兵部队;而前往北方北军控制区的美军却拥有五个集团军、80万人,并且都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接受过实战磨砺的精锐一线部队,大部分都是装甲部队和高度机械化的部队。实际上,美军这样安排也是理所当然。美军主力前往北方,是为了帮助北军彻底光复东北和朝鲜半岛,继而下一步就去打日本本土了;南方的美军纯粹是象征性地帮助国民政府,收复华东华南失地,打击日本的在华兵力,但这跟打击日本本土已经没有太大联系。此时,日军的在华占领区也日渐萎缩,华北和东北已基本被北军收复,南方的日军也只还占据着苏南、皖南、鄂东、浙北以及粤南、桂南、海南岛等地。蒋委员长也知道,华北和东北一时半会自己是鞭长莫及,但南京、上海、武汉这三个城市还在日本人手里,一直让他耿耿于